前 言
躁鬱症,或稱作情感型精神病,是急性病房中,僅次於精神分裂症
第二常見的精神疾病。許多人對精神疾病的概念很模糊,根本不知
道精神疾病還有許多分類,更不明白躁症是怎麼一回事。對這個疾
病的病因、發病經過及預後,以下作簡單介紹。
就躁鬱症(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病)的發生及成因而言,其終身的罹
患率大約是百分之零點四。男女無別(每個地方之研究會因診斷條
件的差異而略有不同)。但若是單純的鬱症(單極性情感型精神病
)則高達百分之六,但本文之討論不包含此類疾病。目前躁鬱症的
成因有許多理論,其中以生物學病理病因較受重視。這與一般人以
為的情感型精神病必然是情感受了什麼創傷的概念有很大的差距。
躁鬱症的病因至今大多認為與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或腦神經細胞膜
上之離子運送的失衡有很大的關係。加上雙胞胎,領養之研究顯示
:這個病與遺傅因素有很大的關聯。
臨床表現
躁鬱症人初次發病大都以鬱症表現(比率約女百分之七十五男百分
之六十七),接著會經歷多次躁期與鬱期。然而在臨床經驗中,初
次住院被診斷為躁鬱症患者,大多是躁症發作。
這一方面常是因躁期有許多干擾或壞的行為,家人受不了患者暴躁
不安,晚上不睡覺、到處亂跑、亂花錢、滔滔不絕地大談不切實際
的事,不斷招惹事端,甚至攻擊別人,而不得不帶病人就醫;相對
的,鬱期發作時,若非嚴重到不吃不喝或自殺行為,常常會被當成
內科疾病在門診追蹤治療。
對一個病情不穩定的患者而言,晚上睡眠減少,總覺得精神非常好
這常是躁症發病的前奏。接著這類病人會變得話很多,情緒欣快,
活動量大增,整日坐立難安,總喜歡四處跑,到處打電話,而且會
變得過分慷慨,喜歡亂花錢。而在思想上,常會有誇大想法,不是
有超高志向,就是喜歡談論偉大人物。
而在鬱期,患者出現身體的症狀如:腸胃系的不適、頭痛、背痛等
抱怨,有時還會伴隨神經或生理層面的焦慮,因此常被患者甚至醫
師當內科疾治療。另外一些常見的症狀還包括:胃口變差,不想說
話、睡眠障礙、行動遲緩、平常嗜好失去興趣等。在思想上,則易
有悲觀、灰色想法,常覺無價值感或對過去事物充滿罪惡感,有時
還會有厭世想法或自殺行為。
治療與照護
急性躁症住院病人之照顧,經常是醫護人員最感頭痛的。因為這類
病人會不斷地干擾病室安寧,甚至出現言行挑釁吵架等躁進行為,
都使得照料此類病人格外費心。除了鋰鹽或癲通,醫療上經常使用
鎮靜效果較強的抗精神病藥物,再加上一種BENZODIAZEPINE
有時鎮定安眠的藥效,仍無法控制患者的激躁或攻擊行為,尤其忍
受力低者,互動時常情緒激動與衝突。當有暴力傾向或行為,而無
法以藥物或口頭方式安撫及制止時,只好執行暫時性的隔離或保護
性約束。隔離或約束必須有明確的理由,並填寫特殊處理單,護士
每十五鐘評估記錄一次,醫師三十分鐘評估病人一次,只要約束隔
離理由消失,就應立即解除隔離或約束。
相對地,鬱症發作而住院者,雖然沒有上述的問題,但常有強烈的
死亡意念,因此自殺防範作業對這類病人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對於住
院病人防範自殺措施可分為二大部分:當病人有自殺但對其自殺衝
動仍有控制力時,病房內會執行第二等級的自殺防範作業,此時醫
師每日必須診視病人兩次以上,而護士則每十五分鐘探視病人一次
;若病人有強烈自殺行動,自殺計畫或立即自殺之危險時,則執行
第一等級的自殺防範作業。除了如同第二等級的措施外,還須作密
集的病情記錄及言語評估。
鋰鹽治療
目前躁症的藥物治療,以鋰鹽為主。但是對於已經急性發作之患者
,常需合併其它的精神科藥物如BENZODIAZEPINE及抗精神病
藥物為輔。而對於少數用藥物仍極難控制的病人(包括急性躁症或
鬱症)醫療上可考慮用電氣治療(電療)。現代精神醫療相當重視
人權及人道主義,故在治療前必須先徵求病人或家屬同意。電療本
身是比較侵入性的治療,其副作用是短暫性且可恢復的,如短期記
憶力變差(通常在三至六個月內會恢復)、頭痛(一般二十四小時
內會恢復)。鋰鹽本身能夠增進細胞之穩定度,減低神經傳導功能
,具有安定情緒之作用。一般認為使用鋰鹽可達百分之七十左右預
防發病效果。
若是二年內發作二次以上,則考慮長期服用鋰鹽。在考慮服用鋰鹽
之前通常會先檢查腎甲狀腺功能。有腎功能障礙或嚴重心臟病患者
不適合用鋰鹽治療。初服用時常會有手顫抖、口渴、噁心、腹部不
適、稀便等症狀,這些在服用鋰鹽持續一般時間後往往會自行改善
。而長期服用鋰鹽有時造成輕微甲狀腺腫大,必要時可服用甲狀腺
素;有些患者則有口齒不清、嗜睡、嘔吐、暈眩或腹瀉的情形出現
,須考慮到是否為血中鋰鹽濃度過高所起的中毒現象,須緊急送醫
。
在急性躁鬱期過了,患者通常會恢復至正常水準,這點是比精神分
裂症預後好的地方。然而,在臨床照顧躁症病人的經驗中,患者及
其家屬常對疾病缺乏瞭解而自行停藥,往往是發病主因,也有少數
患者是因為吃鋰鹽不適而無法持續服藥,導致再度發病。而面對這
些問題,除了向患者建立對疾病的正確觀念外,也應對家屬作適度
教育,包括對疾病人所應持之態度、及如何幫助患者養成服藥習慣
與給患者適當支持,這些對其預後都有正相反,若是家人對患者採
取敵視、過分批評或干涉之態度都極易便躁症或鬱症病發或原有病
況惡化。
預 後
在研究躁鬱症病人的預後方面發現:單純以躁症表現的病人,預後
常較躁症及鬱症交替出現者為佳。另外,發病時,持續時間較短,
或發病較晚,較少出現自殺想法,較少並存其它精神科或內科疾病
者,這些因素皆傾向於有較佳的預後。而在長期追縱躁症顯示,約
近一半的病人會終身反覆發病,但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及職業功
能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長期呈現些殘餘症狀及社會功能的退化。
最後,一般社會大眾該如何幫助躁鬱症病人。
首先我們不應該把精神病當作一個很特別的病視之。也沒有必要用
異樣眼光看待一個精神病患者。而在照顧病人的態度上,是尊重病
人。給予精神上的支持,無須過度保護或特殊化,將對病人的影響
降至最低。